2017安徽物理中考试题分析
今年中考题目和以往相比,稳中有新。稳在题目类型以及试题的风格,新在又一次大胆的尝试了初高中题目的衔接。从题目型上来看还是填空选择实验和计算四种类型,23个小题。从分值来看,若按照力热光电来分,力40分,电35分,热7分,光8分。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本知识的考察。
如第1题的音调,第六题惯性的考察,第7题的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第8题压强及杠杆的基本计算。第10题的基本电功率及焦耳定理,第15题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第16集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的计算,第18题测密度的基本实验考察。
这些题目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送分题,也是为中考的双重作用而准备的,只要细心这些题目都很容易拿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阶段首先要抓住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好高骛远,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要以课本和老师的笔记作为根本。
二、试题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如第1题的并不是直接考查音调,而是用c调和d调这类音乐语言进行描述。再例如第11题浴室的镜子变模糊而后又变清晰的物态变化现象,是生活中孩子们经常遇到的。这就要求孩子们在生活中多用物理的观点观察思考,解决生活中疑惑或者有趣的现象,以此培养孩子的物理的兴趣和学科素养。
三、考察知其然更考察知其所以然
例如第3题的晶体熔化,不只是考查表面现象,是用分子运动的理论加以解释。再例如第4题的摩擦起电,究其原因是电子的转移。这都要求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物理中不能只记住结论,而要弄清其根本原因。
四、初高中的衔接。
此类题目一直争议很大。我个人觉得这类题目对学生物理能力的考查最具说服力。本次考察有八题带有高中思想。但都可以通过阅读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综合运用初中物理的知识学科素养进行解决。
1、 直接阅读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5题,第14题和第21题,只要认真阅读,利用语文和数学的基本功就能解决。特别是第14题的电场,对文字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判断都有很高的要求
2、沿用往年曾经的衔接知识。
例如第13题对力的正交分解,第17题混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变化。这都是往年考过的知识点,老师也曾经利用往年题目进行过发散,应该容易得分。
3、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的考察。
如第19题的全反射,运用初中的物理语言进行细致的描述,详尽介绍了全反射的成因。再例如最后一题,是往年考察频率最高的,也是高中电表量程扩充的基本知识,这类体型应该容易得分,只是在第三小题的混联列式较繁杂了点。
五、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运用。
例如第12题,是物理学中的几个物理概念,由数学图像进行表述,只要具有数学的基本功即可判断正误。
六、基本工具的使用。
如第9题中电压表的使用连接。个人觉得对纠正和改变现阶段实验操作考试中的误区有一定的作用,并不是测量必须按照实验操作考试那样墨守成规。这也是衔接了高中万用表两个表的使用。
七、物理知识考察的同时,对物理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灵活多变的考察。
例如第20题争议很大,因为曾经2016年山西省高考题的变式,大家觉得难度较大。其实这里的等效替代思想我们在学习多种方法测量电阻的时候已经接触,只是此题只有一只1000欧姆的滑动变阻器,学生可能会因为18V /0.01=1800Ω而不敢确定答案。
综上所述,本次考试大胆创新,主要考察学生的能力。很多题目虽然是基本知识的考察,但大都是通过变式或者实际应用,或者是理论分析进行考察,而不是考查机械记忆。这就要求平时教学中老师要以确保学生理解为主,体现物理的理科思想,不能把物理教成了机械记忆,更不能把物理学习变成了题海战的体力劳动。特别欣赏此次的物理试题,孩子必须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多教孩子思考,多从纵向上对物理进行探究,使孩子初步形成物理知识体系。而不是在横向的偏题、怪题、难题上做文章。这也应该成为今后教育的主旋律,多教孩子方法,而不是教孩子做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彻底的让孩子从应试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上来。